小星的厭食癥是過度追求減肥造成的,這正是許多的愛美心切的女孩子容易走進的一個誤區(qū)。用消耗自己身體的代價來換取美,自然是不值得的。
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,很注意別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,也會因為不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產(chǎn)生極度焦慮的情緒。他們常會把自己想像為“獨特的自我”,把周圍的人視為“假想的觀眾”,似乎這些假想的觀眾隨時隨地都在關(guān)注、觀察著自己這一獨特的自我。他們會把自我欣賞、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圍人身上。小星對自己身材的苛刻要求,來源于青春期孩子的特殊的心理特點。
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美,不惜采取一切措施——這背后是對自我價值不確定的焦慮。作為家長,如何增強孩子自身的價值認同?孩子緣何只通過外表來確定自己的價值感?孩子沒有其他方面的自信嗎?家長又如何幫助孩子確立這些自信?總是愛對孩子批評、指責的家長需要注意,如果你這種教育方式總讓孩子生活在低自尊的感覺里,孩子可能會因為追求自我價值而在某些方面有過于突出的反應。
有的孩子生活被家長所控制,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選擇,這樣的孩子患有厭食癥有著一種隱含的生命訴求——我至少可以控制我自己的飲食,這是別人沒有權(quán)利干涉的!我終于能掌控我自己!那些事事都要為孩子做好選擇的家長,自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的家長,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權(quán)利,孩子可能會以極端的方式迸行反抗。
與父母的教育相關(guān)的厭食癥患者還有可能是受到了極度的冷落,他們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(guān)注——我自殘了你總該來愛我吧?如果父母不給予關(guān)注,孩子可能會用這種要自己命的方式來讓父母感到內(nèi)疚。而父母在孩子有特殊情況時候才給予關(guān)注,又會助長孩子頻頻使用這種招數(shù)來獲得家長的關(guān)心。因此,那些用物質(zhì)用美食來代替自己愛的家長需要注意,孩子的厭食癥或許在暗暗傳達這樣一個信息:我不要這樣所謂的“愛”,我要你們真的“愛”。
患有神經(jīng)性厭食癥的人中,有很大一部分對自身有著要求完美的傾向。85%的厭食癥發(fā)生在13~20歲的青少年身上,而高峰期則集中在十七八歲的年紀。厭食癥較嚴重的情況,患者會出現(xiàn)自傷、自殺等危險行為,此時更離不開父母在身邊的悉心照料。
全家齊動員治療厭食癥,所指的依舊是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,不可缺也不過分,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成長,才能保證其有著正常的價值觀和審美觀,才能防止極端情緒的出現(xiàn),才能杜絕因此引起的厭食癥狀。